重温一下java的堆栈
首先是几个基本的概念:
1.寄存器:最快的存储区, 由编译器根据需求进行分配,我们在程序中无法控制.
2.栈:存放基本类型的变量数据和对象的引用,但对象本身不存放在栈中,而是存放在堆(new 出来的对象)或者常量池中(对象可能在常量池里)(字符串常量对象存放在常量池中。)
3.堆:存放所有new出来的对象。
4.静态域:存放静态成员(static定义的)
5.常量池:存放字符串常量和基本类型常量(public static final)。有时,在嵌入式系统中,常量本身会和其他部分分割离开(由于版权等其他原因)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可以选择将其放在ROM中 。
6.非RAM存储:硬盘等永久存储空间
基本要点:
基本数据类型、局部变量都是存放在栈内存中,用完就消失。
new创建的实例化对象及数组,都是存放在堆内存中,用完后靠垃圾回收机制不定期自动回收。
一些示例
main()
int x=1;
show ()
int x=2
主函数main()中定义变量int x=1,show()函数中定义变量int x=1。最后show()函数执行完毕。
执行步骤:
第1步——main()函数是程序入口,JVM先执行,在栈内存中开辟一个空间,存放int类型变量x,同时附值1。
第2步——JVM执行show()函数,在栈内存中又开辟一个新的空间,存放int类型变量x,同时附值2。
此时main空间与show空间并存,同时运行,互不影响。
第3步——show()执行完毕,变量x立即释放,空间消失。但是main()函数空间仍存在,main中的变量x仍然存在,不受影响。
main()
int[] x=new int[3];
x[0]=20
主函数main()中定义数组x,元素类型int,元素个数3。
执行步骤:
第1步——执行int[] x=new int[3];
隐藏以下几分支
JVM执行main()函数,在栈内存中开辟一个空间,存放x变量(x变量是局部变量)。
同时,在堆内存中也开辟一个空间,存放new int[3]数组,堆内存会自动内存首地址值,如0x0045。
数组在堆内存中的地址值,会附给x,这样x也有地址值。所以,x就指向(引用)了这个数组。此时,所有元素均未附值,但都有默认初始化值0。
第2步——执行x[0]=20
即在堆内存中将20附给[0]这个数组元素。这样,数组的三个元素值分别为20,0,0
main()
int[] x=new int[3];
x[0]=20
x=null;
执行步骤:
第1、2步——与示例2完全一样,略。
第3步——执行x=null;
null表示空值,即x的引用数组内存地址0x0045被删除了,则不再指向栈内存中的数组。此时,堆中的数组不再被x使用了,即被视为垃圾,JVM会启动垃圾回收机制,不定时自动删除。
main()
int[] x=new int[3];
int[] y=x;
y[1]=100
x=null;
执行步骤:
第1步——与示例2第1步一致,略。
第2步——执行int[] y=x,
在栈内存定义了新的数组变量内存y,同时将x的值0x0045附给了y。所以,y也指向了堆内存中的同一个数组。
第3步——执行y[1]=100
即在堆内存中将100附给[1]这个数组元素。这样,数组的三个元素值分别为0,100,0
第4步——执行x=null
则变量x不再指向栈内存中的数组了。但是,变量y仍然指向,所以数组不消失。
Car c=new Car;
c.color="blue";
Car c1=new Car;
c1.num=5;
Car c=new Car;
c.num=5;
Car c1=c;
c1.color="green";
c.run();
执行步骤:
Car c1=c,这句话相当于将对象复制一份出来,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值一样。所以指向同一个实体,对c1的属性修改,相当于c的属性也改了。
一些特点:
栈:
函数中定义的基本类型变量,对象的引用变量都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。
栈内存特点,数数据一执行完毕,变量会立即释放,节约内存空间。
栈内存中的数据,没有默认初始化值,需要手动设置。
堆:
堆内存用来存放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。
堆内存中所有的实体都有内存地址值。
堆内存中的实体是用来封装数据的,这些数据都有默认初始化值。
堆内存中的实体不再被指向时,JVM启动垃圾回收机制,自动清除,这也是JAVA优于C++的表现之一(C++中需要程序员手动清除)
文章部分示例摘自https://blog.csdn.net/vaychen